13岁入选国家青少年网球队;2023年获U16全国青少年网球年终总决赛女子双打冠军;2024年,成为国内ITF(国际网球联合会)世界青少年排名最高选手;2025年,成为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青少年正赛唯一入选中国选手……17岁蓉江学子王雨涵,一连串的荣耀背后,不只是天赋使然,更是千百倍艰辛汗水的成就。
“我是网球喂大的”
“刚学会走路的时候,我就在网球场上帮父亲捡球,是捡球童了。”谈起与网球的初遇,王雨涵说道。2007年出生的她,成长在一个充满网球氛围的家庭。父亲王元曾是江西省体校运动员,也是网球爱好者。在父亲影响下,王雨涵和哥哥王维卿从小在网球场摸爬滚打。
5岁接触短式网球,6岁转硬式网球训练,王雨涵的天赋很快显现。“她上手特别快,教练说一教就会,一两天就能学会一个动作。”王元回忆道,“光有天赋是不行的,运动其实就是看谁付出得多,身体训练、网球训练,她都能比别人练更久、练更多。”
“我经常开玩笑说,我是网球喂大的。别人一天练500个球,我会打1000个球以上;别人训练6个小时,我会多练2个小时。”
天赋背后是王雨涵异于常人的刻苦,但这也正是王雨涵对网球运动的热爱和坚持,她也才心甘情愿付出更多。
从全国冠军到世界网坛
汗水浇灌下,2019年,王雨涵入选国家青少年网球队,成为当时江西唯一“国字号”网球选手,并在全国青少年网球总决赛获女子单打、双打冠军。在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获女子双打冠军,实现江西网球金牌“零”的突破,而此时,她已拿下国内所有青少年网球赛冠军。
2023年,王雨涵迎来职业生涯的关键节点。那一年,她获得U16全国青少年网球年终总决赛女子双打冠军,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运动健将”称号。
在同年举办的江西网球公开赛上,她持外卡首次在“家乡”参加WTA职业女子网球成人赛。面对捷克选手卡特琳娜·西尼亚克瓦曾经最高世界排名31,有着惊人的球路控制和极佳的判断能力,王雨涵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顽强比拼,虽然被淘汰出局,但这次经历让她对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信心倍增。
2024年,王雨涵开启“飞行模式”,全年参加了12站ITF国际青少年巡回赛。从泰国、马来西亚到澳大利亚,国内还参加了武汉、南京等站的比赛,王雨涵在跨时区的征战中斩获8个单双打冠军。仅用一年,王雨涵ITF(国际网球联合会)世界青少年排名从千名开外飙升至第39位,创造了中国选手在该年龄段的最佳战绩。
2025年,王雨涵首次参加大满贯赛事,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青少年正赛中,她与世界各地优秀选手同台竞技。单打进入第二轮,双打闯入第三轮,王雨涵成为留在赛场时间最长的年轻运动员。“澳网对选手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要求严苛。”王雨涵说,“但正是这种压力让我成长更快。”
背后是全家人的暖心“托举”
“我最想感谢我的家人,他们为我付出太多了。”王雨涵说。
早年,王雨涵的主教练是父亲王元,体能教练和陪练是哥哥王维卿,饮食、理疗等后勤保障是母亲薛艳华。用父亲王元的话说,他们这一家子叫“家庭作坊”。
身为运动员,其实王元也深知网球运动投入较大,培养一个职业网球运动员十分不易,为此要不要让王雨涵走上职业网球这条路,他也曾纠结再三。
“最后,一家人商量了,还是决定不要浪费了她的天赋,全家人都一起来帮助她,希望她能有所建树。”自此,这个“家庭作坊”式的培养团队组建了。
在全家人精心陪护下,王雨涵在国内国际比赛中,不仅取得了理想的成绩,更是在繁忙的比赛中未受过一点伤。
随着王雨涵的迅速成长,2023年,王元把她送往贵州专业的俱乐部,并配备了专业团队进行训练培养。即便训练和比赛再紧凑,运动场外,王雨涵不敢放松学业。
作为赣州市天行阳明高级中学的学生,近期她正在准备单招考试。“学校老师特别好,经常利用晚上时间给我补课。”王雨涵说,蓉江新区注重学生特长发展的教育和学校因材施教的理念,给她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提及未来,一家人的目标坚定而清晰。“今年打完四大满贯赛,青少年阶段就完美收官,剩下打成人赛,希望她能向李娜和郑钦文学习,在国际网坛也能取得好的成绩。”王元说道。
“网球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王雨涵说。看到了郑钦文在巴黎奥运会的夺冠神奇表现,更加激励了她瞄准了2028年奥运赛场,“应该没问题,我会更努力训练,争取拿个更好的成绩。”
从青少年赛场走向职业舞台,王雨涵以惊人的速度成长,在这条职业道路上,新的竞争随时开始,而这位“网球少女”仍将走上球场,挥动球拍,“迎击”新一轮挑战,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攀登前行。
相关文章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