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区行政审批局紧紧围绕“十大战役”工作目标,转作风、提效能、优服务,汇聚“拼经济、拼发展”强大合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成效显著。深化改革战役获一季度银虎。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营商环境“金招牌”
紧紧围绕区深化改革开放战役的部署要求,紧盯落实这个关键环节,以“深赣通办”“政银合作”等重点领域改革率先突破带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一是对标市级15项措施,以工作实际为切入点,出台《赣州蓉江新区推行政务服务便民利企“微改革”若干措施》等指导性文件,推进举措的精准性和靶向性大大提高。二是深入推进“深赣通办”。聚焦群众异地办事面临的“多地跑、折返跑”等堵点难点问题,多次对接深圳市龙岗区政务数据管理局,商谈“跨省通办”签约事宜,推动构建“互相授权、异地受理、远程办理、协同联动”的政务服务“点对点跨省通办”新模式,目前,成功与签订深圳市龙岗区政数局“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加速推进“政银合作”,与区市监分局、中国银行签署“政银通”合作协议,在银行设立政银合作服务站,推进企业开办事项延伸至银行网点,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政银通”窗口,实现企业开办和银行开户同步办理。四是深入推进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革。联合区社管局等部门,进一步精简审批材料、并联办理、简化中间环节,优化办事流程,压减审批时限。我区50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审批效率提高30%。五是推进审管无缝对接。用好用活“蓉江新区审管互动”系统,建立“业务协同、监管联动、数据共享”的工作机制,与业务主管部门协同开启审批与监管信息双向推送的“审管联动”工作模式,审管互动办理事项已逐步覆盖划转的154个事项,累计推送办件信息532条,减少了审管双方来回奔波1300多次,有效提高审批与监管工作效率。六是积极培树典型。在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江西营商、赣南日报等中央、省、市级平台刊播《办理事项不出区企业发展加速度》、《赣州蓉江新区启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等稿件22件,在区级媒体及局公众号刊发《锦旗“点赞”高效服务》、《“云勘验”助推数字政务提质增效》等稿件96件,及时宣传了行政审批局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以及带来的显著变化,有效提高了干部群众的满意度。
(二)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机制,驶入审批服务“快车道”
充分发挥工改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进一步明确各部门改革任务,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围绕项目推进的关键环节和主要节点,定期召开全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暨“速验收,早投产”工作调度会。强化工程项目前期报建、过程指导、验收跟进,切实为项目一线解决问题、提供服务。强化运用项目策划生成平台。加大项目策划生成力度,夯实平台项目储备,确保项目快速生成和实施。截至目前,我区通过“一张蓝图”省监管备案数95个,策划生成比率95%。综合运用工作提示、通报、考核等方式,督促各部门严格执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限时办结制度》,杜绝逾期办件。截至目前,共办结招标核准14件、企业投资项目备案18件、人防报建审批7件、消防设计审查备案9件、施工许可证19件、竣工验收备案7件、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162件。无逾期办件。
(三)抓实抓牢效能监督,练就群众满意“宽肩膀”
一是设立“办不成事”协调窗口,办群众难办的事。建立联席会议机制,解决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疑难事项和复杂问题。二是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找出政务服务堵点。“好差评”设备实现区、镇两级政务大厅窗口全覆盖。“方便评、敢于评、精准评”评价体系日臻完善。截至目前,“好差评”按时整改率达100%、整改满意率达100%。三是创新监督形式。聘请4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为区政务服务监督员,深度体验办事流程,准确发现业务办理短板,倒逼改进工作作风。四是畅通群众监督投诉渠道,搭建政民互动“连心桥”。出台《关于印发<赣州蓉江新区2023年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领导调度日”活动方案>的通知》,对全区热线办理情况开展“月通报、季总结”模式,持续按月通报全区12345热线办理情况。在全市热线办理情况月通报中,我区1、2、3、4、5月份均获满分,并列全市第一。完善“问政赣州”平台办理机制,确保高效回应群众关切。上半年,共回复673条“问政赣州”贴文,回复率100%,连续5个月全市排名并列第一。
(四)不断推进“互联网+政务”,构筑信息数据“高速路”
大力推动“赣服通”蓉江分厅迭代升级,丰富应用场景,新增“帮代办”、“企业全生命周期平台”、“智能审批”等特色服务专区,实现更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动态调整政务服务事项,及时组织相关单位对新认领事项的网办地址、网办深度等实施清单要素进行维护。截至目前,全区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全力推进蓉江新区企业全生命周期平台建设,上线60件企业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和40项证照联办事项,企业办事便利度持续提升。积极推行“无实体印章”“无纸质证明”城市改革,累计在江西省电子证照共享服务系统中上线27项高频证照。创新推出“云勘验”服务,依托“云勘验”蓉江分厅智慧审批平台的音视频双录入功能,破解传统勘验服务人员少、勘验时间长、勘验地点分散、线下勘验全过程无记录等难题,实现勘验“随时申、高效办、长久查”。截至目前,已支持云上勘验事项达14项,做到审批勘验“最多跑一次”。持续拓宽“赣政通”应用场景。上半年,我区“赣政通”接入OA平台等应用3个,“赣政通”使用率显著提升,平均活跃率达70%,排名全市前列。
(五)统筹推进党的建设和作风建设,树好党建引领“风向标”
一是坚持党建统领。以模范机关示范点建设为契机,坚持学习赋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设职工阅览室,党员活动室,开设“政务微课堂”、“政务礼仪讲坛”“红色研学课堂”“晨读分享会”,采取“干部领学、网络自学、支部研学”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推行学习、工作、实践“三位一体”学习模式,确保真学、真会、真用,截至目前,“晨读分享会”已开展11期,“政务微课堂”、“政务礼仪讲坛”开展了2期。二是进一步巩固拓展“改作风、抓落实、勇争先”干部作风整顿专项行动成果,在全区政务服务系统开展“干部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印发活动方案,召开动员部署会,组织全体干部签订《廉政承诺书》,邀请区纪工委干部上廉政党课,开展政治“家访”,推动全区政务服务系统干部在纪律上有新的加强,在作风上有新的转变、在能力上有新的提升、在形象上有新的改观。加速锻造一支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务服务队伍。三是完善工作制度。印发《区行政审批局学习制度》《区行政审批局廉政制度》等8项制度,并编印成册人手一本,推动形成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按规矩办事的良好风气。
二、存在问题
(一)改革思路不够开阔。面对审批服务领域各项改革任务,倾向于简单复制外地先进经验的“拿来主义”,在结合本地实际方面,存在创新意识不强、方法路径不多、思路不开阔等问题。
(二)工作合力还不够。“放管服”改革特别是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集成审批改革,涉及审批跨度长、事项杂、部门多,需要多部门支持配合。作为牵头部门,未充分发挥各议事机构作用,与其他部门联动性不强,协同力不够。
(三)数字政务系统使用率不高。虽然赣服通蓉江分厅、蓉事通等服务平台陆续开通,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系统也已实现部分互认,但是企业、群众对于电子印章、电子证照安全性存在顾虑,导致使用率较低。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半年,区行政审批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市两会精神,纵深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从企业群众的“需求侧”出发,以绣花功夫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第一等”营商环境。
(一)持续深化重点改革,跑出审批加速度。深化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持续落实“市县同权”改革,承接更多“市县同权”事项,深化“一站式集成”审批制度改革,探索“靠前技术指导+全流程帮代办”服务机制,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验收、早投产,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审批服务。
(二)推行便民利企“微改革”,打造五星级政务。从企业群众需求端出发,推出新设企业“开办即开户”等15项以上“微改革”举措,用政务改革的“小切口”解决企业群众的“大问题”。启动“五星级”政务服务大厅创建工作,开展窗口作风专项整治,打造一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政务服务大厅,为企业群众提供暖心爽心的办事环境。
(三)加快数字政务建设,推动办事智慧化。对标湾区,持续开展“一网通办”数字化改革,推行“无实体印章”“无纸质证明”城市改革,升级赣服通6.0,年内上线100件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进一步推动企业群众办事的电子化、智能化。
(四)深化赣深合作,加速融入大湾区。建立区行政审批局与深圳市龙岗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结对合作常态化机制,对标深圳审批模式,推动更多证照互认互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