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筑牢农村食品小作坊安全防线,推动乡村特色产业规范发展,区市场监管分局以“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为目标,聚焦食品小作坊“小、散、乱”痛点,通过“精准摸排、分类监管、专项整治”等组合拳,实现从源头管控到长效治理的全链条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食品安全“稳定剂”。
底数清、情况明:织密排查监管“一张网”
分局组织执法人员深入农村一线,对辖区食品小作坊开展“拉网式”走访核查,全面摸清生产条件、工艺流程、原料来源、销售渠道等基础信息,建立“一坊一档”动态监管档案,确保“底数清、数据准、情况明”。针对不同作坊的风险等级,制定“一品一策、一户一策”差异化监管方案,对硬件落后、抽检不合格的重点对象实施“定点培育、定向提升、定期回访”精准帮扶,今年累计开展上门指导60余次,助力30余家家庭作坊完成生产环境、流程布局和制度建设的规范化改造。
靶向整治:拧紧重点领域“安全阀”
围绕食用油、酒类、节令食品等风险较高的小作坊,分局持续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在食用油领域,对照《食用植物油风险防控清单》开展全覆盖检查,督促落实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严厉打击掺杂掺假、非法添加等违法行为;在酒类生产中,重点查处固态法之外的违规生产工艺、甜味剂超量添加等问题,通过案例警示、自查自纠等方式压实主体责任。2024年累计抽检各类作坊食品60余批次,不合格处置率达100%,立案查办违法案件5起,形成强大震慑。
服务升级:激活规范发展“新动能”
分局坚持“监管+服务”双轮驱动,在严格执法的同时主动靠前服务。一方面,推行“证照联办”“一证通办”等便利化措施,简化小作坊登记流程,实现食品小作坊登记证与营业执照申办“只要跑一次”;另一方面,指导作坊规范标签标识、完善进销货台账,推动20余家作坊完成包装升级和制度上墙,助力本土特色食品从小规模家庭生产向标准化、品牌化迈进。
“小作坊连着大民生,守护安全就是守护发展。”区市场监管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分局将持续深化“党建+监管+服务”模式,推动农村小作坊从“散弱乱”向“精特优”转型,为乡村振兴和食品安全筑牢双重保障。
截至目前,全区73家登记在册食品小作坊实现监管全覆盖,生产环境、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一场以“小作坊”为切口的食品安全治理升级战,正为蓉江新区乡村振兴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