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咕,咕咕……”潭东镇宋塘村村民曾庆祥端着一盆谷子,呼唤着自家的鸽子,准备给鸽子喂食。不一会儿,一只只毛色鲜亮、体形肥硕的“致富鸽”咕咕地唱着曲儿,欢愉地来到他的身旁,尽情享受着“早餐”。
“看着它们吃得这么欢,心里就高兴,生得蛮靓,也能卖个好价钱。”曾庆祥蹲着看鸽子吃食,脸上洋溢着笑容,“除了一些稳定的老客户,还有闻讯而来的新买家,最主要的是有驻村工作队帮我推销,这些鸽子不愁销路。”
曾庆祥今年69岁,与妻子刘春兰文化程度都较低,一直以务农为生,育有两个女儿已出嫁,再加上老两口年纪大了,因缺少劳动力致贫,2015年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区综治办挂点帮扶宋塘村后,驻村工作队详细摸查全村贫困户情况。原来,曾庆祥有养鸽子的经验,但缺乏资金和销路,一直未形成规模,一年下来卖不了多少钱,只能勉强贴补家用。得知曾庆祥情况后,工作队积极了解相关扶贫政策,认真比对信息,联系银行,申请了一笔贷款。在工作队的帮扶下,曾庆祥扩建了鸽舍,加大了养殖规模,数量从几十只变成了三百余只。同时,工作队为曾庆祥申领了产业奖补15000元,有效保障鸽子养殖产业的规模发展。
规模上来了,曾庆祥又有顾虑,怎么销出成为了新的问题。驻村工作队队员积极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电话、好友群、微信朋友圈等都成为他们推广曾庆祥鸽子的宣传阵地。几年下来,曾庆祥的鸽子再也不愁销路。
一只乳鸽售价在30元左右,一个半月可出栏,一年以上的鸽子80元左右,曾庆祥的鸽子产业年收入可达2万余元,用“致富鸽”甩掉“贫困帽”,扎扎实实走出了一条以养殖产业脱贫的新路子。
产业扶贫是拔穷根、强筋骨、确保脱贫不返贫的有效举措。为促进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增收,赣州蓉江新区积极落实农业产业资金奖补政策,鼓励有劳动能力、有产业发展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直接发展农业产业增收。截至目前,我区累计向2118户贫困户发放农业产业扶持资金1343.59万元,逐步探索出特色养殖、田园综合体、农副产品加工等多种业态,持续“造血”,保证了扶贫的可持续。